Wednesday, April 16, 2008

文/智慧(台北)

攝影是否是藝術? 一個還沒拍板定案的問題,無論答案予否,在台灣攝影家蔡永和眼中,攝影工業所呈現出的 「真實與虛幻」不只是他懷抱攝影二十多年的癮因,更是他藉以傳達創作的藝術手法。1981年自開工作室,獨特個人風格的婚紗、人像、商業拍攝手法擁有一定的獨眾市場,蔡說「即使在商業工作中,還是可以保有一定程度的創意在其中」。2000年漸漸淡出市場,轉向於自學生時代就持續不斷的攝影藝術創作。

影像的重量很多是來自時間的流逝。那時光軌道,就好像老醋一般,隨著多年陳釀才會飄散出的沉香。「移步時間光影中」的系列照片,蔡永和以數位暗房的方式,將二十世紀末和二十一世紀初的影像作結合;前後相隔十年的影像,正好跨越兩個世紀的交遞,加重了視覺情感在時光軌道上的重量。一個是,舊世紀末逝去時,湧出的失落、不安;一個是,展新世紀到來時,淡柔的期盼、未知。兩者之間所交會出的複雜情緒,融合在疊影的作品中。

影像中的蔓藤,盤爬在冰冷冷水泥牆上的縫細中。以一再重覆出現的方式,漫延出的強軔生命力和不容忽視的存在感。這一系列照片,有趣的地方在「濕度」,似乎將台灣地區一直驅離不散又沉甸甸的水分子悄悄地化入影像裡。遠看影像,就好如隔著窗戶觀看午後下雨的台北;變形流動的人群、柔和滑順的建築、模糊跳動的樹影。近看影像,又好如跳進時空的隧道,穿過水泥細縫蔓藤,引導著觀賞者走進逝去的舊街道、站立於矗立不搖的電塔下,抬頭望。單張作品,可獨立出來成一幅畫,但就僅有單純的視覺刺激,說不出藉以多張影像、完整系列影像所呈現出對土地的那一份濃烈情感。

我們所處的時代,相機上的P模式早已精準地取代了早期攝影師在光圈與快門之間專業掌握時,對當代攝影藝術家而言,能掌握的不正就是借由「攝影」 這樣的一個媒介,運用視覺中「影像書寫」,在真實與虛幻之間,來呈現出的一分情感與關懷。

No comments: